□孙晓帆
俗话说:以邻为伴,与邻为善。有个好邻居有时真的很暖心。作为上班族,我和老公有时加班到很晚才回家,孩子放学后能到邻居家跟小伙伴一起写写作业,或蹭顿饭吃,都让我感激不尽。
(资料图)
说起来,小区高楼上的邻里关系并不算融洽。大家都是买的房子,从天南海北会聚到这栋楼上,彼此谁也不认识谁,谁也不想主动搭讪谁,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。平时在楼道里见了面甚至一块坐电梯,都沉默着不说话,淡漠似乎是一种常态。
我们邻里关系的变化,是从婆婆来带孩子开始的。
我家宝宝小的时候需要奶奶来带,可当时奶奶带娃五天就恨不得插翅飞回去。一问原因才知道她不适应这里的邻里关系,我们都去上班了,她连个说话的熟人都没有。平时她在农村热闹惯了,感觉在城市很孤独、不自在。即使是带娃,在农村也更轻松。一番话说得我们很无奈。
我能体会婆婆的感受。从前我们没有在城里买房时,在市郊的农村住过一段时间。夏天的傍晚,村民都喜欢饭后拿着蒲扇坐在村头纳凉,谈天说地,十分热闹。这样的情形,在城市确实很少见。
城里的夏天,我们下班最爱带水果回家,有时吃不完的西瓜我都犯愁,放冰箱里吧,怕第二天太凉,老人小孩吃了拉肚子。强撑着吃又吃不下。有次我建议:把剩下的一半瓜送给隔壁邻居吧,放到明天不新鲜。老公迟疑了片刻,去敲了邻居家的门。不一会,我听见他们客客气气在说话,邻居好像说她是开店卖粮油啥的。
过了几天,我在电梯口碰见邻居,她热情地说:“我今天回老家挖了很多马齿苋,这个菜能降血糖和高血压,这些给你。”我把马齿苋拿回去焯水剁碎、和面,做了一大盆马齿苋窝窝头,想着这东西市面上买不到,我又去叫上邻居家的孩子,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了顿农家饭。
此后,邻居像变了一个人,我们见面就打招呼,交流明显多起来。听说我家有当老师的,她隔三差五带孩子来交流学习,小孩子们又约了另外两家的小朋友来我家看动画片。来来往往中,我们这一层楼开始热闹起来了。平时谁家缺米和油了,就找卖粮油的邻居,给她打个电话,不用跑腿,就捎回来了。
最近我和老公都忙得不能按时下班,孩子放学有邻居帮忙照应一把,我们都放心多了。想想老一辈人常说:远水不救近火,远亲不如近邻。真是至理名言。
我很庆幸那次送瓜,主动敲开了邻里之间的心门。住在高楼上的人,或许都有一层互不信任的隔膜,又或许大家都有互相帮衬的渴望,却不敢轻易打开心扉。有时只需多一分诚意,多一点信任,好邻居真的胜过一门远亲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