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抗型人格:谁和他较劲,谁就输了

2023-08-05 07:07:39  来源:洞见

跟对方过不去,就是跟自己过不去。


(资料图片)

作者:洞见yy

你有没有遇过这类人?

只要你一说话,他就各种角度刁钻地反驳你;

不论你取得什么成绩,他都会阴阳怪气贬低你;

你稍微犯了点错,他就言辞犀利地指责你。

跟他们交往,你得小心翼翼,稍不注意就会遭遇对方的迎头痛击。

知名心理学家卡伦·霍妮,将这类人的性格统称为 “对抗型人格” 。

他们对待任何人都会持有一种攻击态度,并以此树立自己的优越感。

你越是反击,对方就会越起劲,然后不断地反驳你、否定你、指责你。

最后惹得你怒火攻心,负能量缠身。

遇上“对抗型人格”的人,一旦跟他较劲,你就输了。

1

反驳型:

喜欢言语胜人,对谁都不赞同

作家菅原道仁写过单位的一名新同事,颇有本事。

大家开会讨论项目的时候,不管是谁发言,他都要率先投出反对票。

同事们见他的批评一针见血,便接受了他的意见,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。

中午午休时,有几位同事聚在一起谈一个新出道的明星唱歌不错。

没想到,他听到后直接来了句:“她的唱功其实很差……”

几人又说那位明星性格活泼开朗,惹人喜爱。

他又回驳道:“都是装的,没出道前她……”

几句点评下来,原本谈笑风生的几人,立马板着脸不欢而散。

一个月下来,整个公司再没一个人愿意和他打交道了。

现实中,就有不少这种人,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反驳别人。

他们就像一只斗鸡,眼睛通红,逮住谁都想斗上一番,来显示自己的强大。

唯有学会不在意不争论,你才能避免被干扰。

知名商业顾问吴伯凡有一次去外地讲课,来的基本都是创业者。

到了课后提问环节,吴伯凡正认真地为学生答疑解惑。

突然间,一个年轻人站起身来,对他的观点提出了一连串疑义:

“你这个商业逻辑存在缺陷,观点也有失偏颇,我看有几种情况就完全不适用……”

吴伯凡心里虽然有点不舒服,还是耐心解答了。

可还没等他解释完,年轻人又揪住他的一句话,表示反对:

“我还是不认同你的说法,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。”

场面瞬间就冷了下来,台下的听众都以为吴伯凡会直言训斥。

谁知,他却莞尔一笑:“是我错了,你说得对。”

年轻人听完,这才心满意足地坐了下去。

吴伯凡的讲座这才得以继续进行。

事后,吴伯凡感慨道:“对付这种喜欢抬杠的人,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怂。”

作家苏芩也说:

别跟杠精硬杠,你赢不了,因为在他狭小的世界里,自己就是绝对的真理。

杠精就是如此,张口就是不着边际的论调,不讲逻辑地反驳你。

你越是争辩不休,对你的消耗就越大,甚至让你气得头昏脑痛。

只有及时认怂,才能让自己远离是非,获得解脱。

很多时候,与其针锋相对,寸言不让,不如放宽心态,让他一分。

学会低头,保持沉默,减少无谓的纠缠,才能专心于更有价值的事情。

2

否定型:

习惯性贬低,谁都不如自己

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:

“同是一棵树,有的人看到的是郁郁葱葱,而有的人却只看到树梢上的毛毛虫,原因就在于前者欣赏,后者否定。”

在我们身边就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,不断贬低你,质疑你,否定你。

你的好他视而不见,但只要你稍出差错,他就揪住不放,狠狠打击你。

你们的一言一语,都如一把尖刀,扎向你的内心。

若是与这种人长期相处,你就会一直处于被打击,受压抑的状态中,从而变得消极自卑起来。

篮球博主 @一凡 曾说过自己的经历。

刚上大学时,因为自己球技出众,教练将他录入校队。

入队第一天,球队队长就质疑他:“你个子不高,能行吗?”

一凡只能尴尬一笑,答道:“教练可能看中了我的控运球能力吧。”

此后每次训练,只要他一跑错战术,队长就呵斥他:“你球商真差,真不适合打正式比赛。”

当他连续命中投篮时,队长仍旧贬低道:“运气不错,就是不知道比赛时行不行?”

那段时间,一凡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差,在对抗赛中也是频频失误。

最终,垂头丧气的一凡,只好无奈退出球队。

作家李笑说过一句话:

“让自己变好,真的没有那么难,只不过你总是遭受人家打击而已。”

有时候,我们生活过得糟糕,就是因为跟错的人纠缠太久,受到了太多的贬低。

他们对你的否定,就如同慢性毒药,不断侵蚀你的信心,使你变得消极气馁。

碰到这类喜欢否定的人,一定要趁早把他请出你的生命。

及时辨别,快速远离,才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。

3

指责型:

下意识挑错,都是别人的责任

心理学家曾奇峰分享过一个案例。

有一位丈夫每天总是喋喋不休,喜欢指责别人。

开车与人发生了碰撞,不管三七二十一,他总是怒气冲冲地下车,大声质问对方。

女儿学习成绩下滑,他又责怪妻子不尽心辅导女儿,只顾自己轻松。

工作不顺利被扣了奖金,他回家就埋怨妻子拖后腿,耽误了他晋升的机会。

日子过得不好,家里出了大事小事,他都把责任尽数推卸给了妻子。

最后,他的妻子忍无可忍,带着女儿果断与他离了婚。

曾奇峰表示,这就是典型的指责型人格,出了事情,都是别人的责任。

除了下意识挑别人的过错,他们从来不会反省自己。

与之相处,你就会被指责,被甩锅,心里越来越憋屈。

作家铁凝的小说《玫瑰门》中,主人公司漪纹家境殷实,拥有自己的四合院。

在特殊年代,四合院中住进了街道主任罗大妈一家。

罗大妈没文化,没见识,但她却仗着自己主任的身份总是对司漪纹指手画脚。

刚到四合院的时候,罗大妈见院中宽敞,就随意堆放自家的废品,堵住了四合院的下水道。

结果一场暴雨过后,院内积水,臭气熏天。

罗大妈怒气冲冲找了司漪纹,指责她懒惰,从不掏下水道。

后来街道组织宣传,罗大妈见司漪纹识文断字,就找到报纸让她当众宣读。

不料报纸中的内容不合时宜,引起了上级的追究。

罗大妈当即将责任推到司漪纹身上,说她乱读文章。

于是,上级对司漪纹作出关禁闭的惩处。

司漪纹不吃不喝被关了两天小黑屋,饿到晕倒。

就这样,司漪纹与罗大妈做了几年的邻居,吃尽了苦头。

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,叫 “投射” 。

人会把自己具备但不能接纳的情绪、特征等归因投射到他人的身上。

当事情出现纰漏,他会立马指责他人,推卸责任。

和这样的人在一起,你要随时做好被甩锅的准备。

你不仅要承受委屈,还要为他们的过错买单。

久而久之,被长期不公正的对待,你自己就会变得戾气满满,郁郁寡欢。

与经常指责你的人深交,最终拖累的,只会是你自己的人生。

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一书里说:

“拥有对抗型人格的人,会不惜一切代价对抗他人,直至占据绝对上风。”

若是你不幸遇到这类人,还和对方处处较劲,日子必然疲惫不堪。

争赢了,他会记恨你,然后不择手段继续攻击你;

争输了,他会瞧不起你,变本加厉地贬低你,否定你。

要明白, 跟对方过不去,就是跟自己过不去。

不与他人锱铢必较,对不适合的人敬而远之。

这不是认输认怂,而是为了放过自己,远离对抗型人格的人,你才能经营好自己的生活。

点个 赞吧 ,与朋友们共勉。